難得有幾天的大阪京都偷閒之旅,我跟公司告假四天,想要釐清腦袋裡好多錯綜複雜的事情。

習慣性的到書店找本可以陪我一起旅遊的書。

很奇妙,有時候幾個月想不通的事,在旅行中就會閃出解決的答案。

王文華  

在我的認知裡,王文華在尋找自己好一陣子,而我完全不知道他已經創業兩年。好吧!我承認我不太關心他。

看了序之後,我更覺得他也太幸運了,居然可以找到趨勢科技張明正合作,一起創業。

有時候,夢想就是需要剛好有對的時間和對的人出現,如同千里馬需要伯樂。

人生也就是如此,有時候有心栽花花不開,無心插柳柳成蔭。

王文華這本書當中,有著夢想的一群人共同創造社會企業,而王文華將兩年他CEO的心路歷程寫了下來。

簡單說明何謂社會企業,就是經營公益事業但是卻也要以營利為目的。而營利的目的在於這個事業能夠自給自足並且營利,進而幫助更多社會企業。

乍聽之下很模糊吧!

事實上台灣已經有好幾個成功的例子,例如:喜憨兒烘培,陽光加油站,甚至現在最火紅的微熱山丘(高於市價收購農民賣不出去的土鳳梨),也都是這樣的概念。(其實還有台東的春一枝冰,也是收購當地農民成熟的水果)

我很欽佩他們成立這個公司的勇氣,也很崇拜他們的願景,因為這樣的概念,我們也慢慢在教會中推動,就是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。

這本書大致上是談到社會企業的運作,但是,讓我收益良多的是王文華提到創業或是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。

IMG_2110  

呼....很抱歉,突然放張果汁的圖片,只是突然覺得有點嚴肅,想要改變一下氣氛。

Anyway, 回到正題,我寫幾段讓我陷入沉思的內容與你們分享,或許妳們也會有不同的感受。

不過,我先說明,這本書不需要創業的人才可以看,我倒覺得工作的人、待業的人、休息的人更應該看。


以下內容摘錄於王文華-創業教我的50件事

.思考很容易,但清楚思考很難。關鍵在於:不能只是在腦中空想,而要用筆寫下來。

-創業的第一步,應該是了解在這領域,全世界大家在做什麼,然後問自己能不能「加值」,或「差異」。 急著下海,都只能自high。拼命燒錢,才發現燒的都是紙錢。因為自己心目中那個偉大的idea,完全不符合市場的需求,或是別人早就做過了,或是自己的做法,正重犯了別人犯過的錯

-「不做什麼」跟「做什麼一樣重要」: 創業最怕貪多嚼不爛,我們強迫自己專注在每一件事情上,所以開始刪去。.....我們已經花了半年的時間,與其說是在等要"做什麼",不如說是在尋找"不做什麼"。創業家都有雄心壯志,失敗的原因通常不是因為沒做什麼,而是做了太多。

 .「一廂情願」,是有理想的人的通病。他們如此堅定地相信著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,於是沒有花足夠時間把理想丟到現實中去檢驗。縱使檢驗了,若結果不是他們想要的,就會以先驅者自許,用孤芳自賞的心情,忽略市場負面的聲音,執意地要「雖千萬人無往矣」。

.我們花很多時間不著邊際,不是因為吃飽飯沒事幹,而是認為:願景、文化、價值觀,雖然抽象,卻是決定公司長治久安的關鍵。好公司出問題,通常是因為整天忙於業務,而沒有一套全員分享的願景、文化,和價值觀。天下太平時還沒關係,一旦壓力來了,就分崩離析。

.因為「事件」像疼痛,是病徵。「願景」 像腫瘤,是病灶。「事件」當然要處理,就像疼痛必須注意。但若整天只忙於「事件」,就像痛了一個月還在猛吞止痛藥,而不去看醫生。

.我們都知道「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」的荒謬,但在工作、婚姻中做了很多「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」的事,卻渾然不知。只管事件,不管願景,最後都變成不知為何而戰的傭兵、不知飛向何方的無頭蒼蠅。

.我想改善自己,有熱情,但不要自以為是、得理不饒人。有能量,但不要侵略性太高,或變得難搞。

.人生最有趣的事之一,是和一群聰明熱情的人共事,一起解決困難的問題。社會問題,比商業問題困難。因為商業的目標明確,向獲利看齊。社會的需求複雜,答案在灰色地帶。

.在職場中,很多職員(包括我自己),思考事情的出發點是如何保護自己的屁股 (cover my ass)、親老闆的屁股,而不是當成吉思汗、開疆闢土。

.台灣媒體發達,各種進步的職場觀念都迅速傳播。這當然是好事。但意料不到的壞處是:因為我們知道了所有成功的撇步,熟悉了一切的心機和招數,大家都變得太聰明、太得體、太細緻、太圓滑了。我們善於行禮如儀,少了真情流露。每個人都會做司儀,很少人會當主席。人與人之間很多「交易」,很少「關係」。能給對方的只有佣金,沒有大餅。

.人生中值得奮力追求的,都是本質有矛盾的東西。沒矛盾的東西boring。當聖賢或惡魔都很容易,不用想,只要咬緊牙、不眨眼,往一個固定的方向衝就是了。

.因為在創業時,什麼都可以外包給別的公司,但失敗的恐懼和求勝的決心,無法外包。你們必須盡量自己做,這樣才能體會創業起伏的心情。

.組織一旦全盤拋棄了事件,就像一個人突然沒有工作,生活立刻失去架構、變得鬆散。我們有意識地選擇不要過那種每天被「事件」追逐的生活,但完全沒有「事件」,完全憑著「願景」工作,就像每個上班日都變成週末一樣,是另一種辛苦。

.我們當了太久的乖寶寶、讀書人、朝廷裡的大官。但搞革命,得做野孩子、游擊隊、梁山泊的好漢。

.我們從小到大都彬彬有禮、善於從長計議,但搞革命,必須憤怒瘋狂,隨時拔刀相向。

.找不到案子就降低標準,是偷懶。大家都是成人,不要一不如意就去煩老闆。


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有一個應屆畢業生女孩,她寄履歷表時被拒絕了,但是她卻不放棄,她在公司要辦記者會前寫了封信給王文華,說記者會應該會需要不少幫手,她可以來協助。之後,公司又要辦大型活動,她又寫信來,她已經幫公司寫好了BBS的廣告貼在PPT上面,希望對公司有所幫助。王文華被她感動了,他覺得已經被拒絕好幾次,還能夠這樣主動積極,因此他邀請她加入團隊。

另外一個應屆畢業生的Kevin,他知道沒有職位了,他說那他可以當約聘。王文華說:約聘已經沒有缺。Kevin說,那我當工讀生。王文華說:沒有工讀生的預算。Kevin說,那沒關係,我甚麼都不要。

王文華說:當老闆跟你說沒預算時,那實在是bullshit。最後他想辦法清掉bullshit,找出預算,請Kevin來上班。

沒想到兩年後,Kevin就在這個機構中,他自己創業了,也得到這家公司的支持。

我覺得很感動,也覺得真的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。

 

雷在看完了這本書,我們在旅途中分享很多想法,而我們都認同社會企業比基金會更有意義,畢竟與其每天花錢買魚給他吃,還不如教他釣魚。雷也常跟我說,工作中不要貪多嚼不爛,因為他認為唯一做好一兩項重點工作,會比甚麼都做來的更有意義。

我好多好多事情想做,我也很喜歡聽朋友的夢想,朋友與我分享她想要做民宿的願景,跟我分享她想要開個專屬於小朋友的書店,而我也想過做社會企業,甚至認真的草擬企畫案。But,I have an idea and then?? ....mnn.. you know... just an idea.

會作夢只是夢想家,會去做才是築夢踏實的人。

你也有很多事想做嗎?

我們至少照著這本書上寫的第一件事,把它寫下來吧! 

不要枉費我花了三天看完這本書的分享吧!

IMG_2027  

我的夢想就在前方,而我很幸運地,有個男人幫我扛了行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人魚的海底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